大唐种田指南_大唐种田指南 第5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大唐种田指南 第59节 (第8/8页)



    他想跟刘毅谈笔生意,他们供土绢布,在高长松这染,然后再卖。

    刘毅没一口答应下,先问高长松:“一岁要多少匹?”

    高长松想道:“若只在乌斯藏内做,五六百匹足以,若往长安卖,则是一千五百匹。”

    刘毅吃了一惊,一千五百匹真不是小数字,生产绢绫的定州一年也不过向唐皇供1500匹,天宝年间一年全国上下产740万匹,眼下还在武德年,商业才刚开始发展,有这一半的数字就不错了。

    高长松报数字多,他也不可能欢天喜地地答应下,刘毅严谨道:“碧绢我欲购两百匹。”

    这与高长松设想得差不多,他问刘毅:“可移步镇上染坊,我有新色想给刘郎一见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也不知是近日生活舒心还是别的缘故,王一脸上那被劳苦生活摧残出的一道道褶皱都变轻不少。他见高长松与刘毅也不多问,径直带二人去晒场看。

    绯红、绛紫、宝蓝、大红……那些长安街上都不可见的明丽颜色令刘毅瞪大双眼。

    高长松解说道:“此些颜色是近日才新染出的,虽染出了,在乌斯藏内却卖的不是很好。”原因很简单,乌斯藏是佛国,较长安还是比较保守的,哪怕是爱俏的高员外,也只拿了宝蓝,对国人来说,大红大绿真是不能接受。

    可长安就不同了,那可是唐代的时尚之都,跟现代人不同,敢穿的长安人就喜欢对比色高的穿搭,步入盛唐后,街上常见大红大绿的配饰,张萱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中的仕女就穿绿色的半壁配上红色下裳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