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十二章 灯下阅甫 (第2/4页)
得了灵感。 于是,此际传达完二老爷的“指示”后,她认真地向韩希孟建议道:“我们送棉布。” “棉布?” “对。小姐,今日坐于马上,我看到马将军的手腕上有大片乌紫,惊诧之下冒昧问他,他苦笑说乃是军服津了汗渍,竟褪色了。我又趁他们中途歇息饮马时观察,果然那些川兵的脖颈和手腕处也有这样的痕迹。” 韩希孟摇头:“定是染料差、工艺也不行,想来是广府货或者潞州货。对了阿珠,我记得你说过,当初在匪寨时对马将军起疑,就是因为他身上有薄荷皂气。” 郑海珠应道:“嗯,可见,他虽是武将,却并不是那些不讲究的粗人。他所带的,是类似家丁的精锐,皆为川人。蜀地历来,以织锦名扬四方,但不出棉布,那里的棉布,多由粤地或关中运进去。把持我们松江棉布贩运的徽商,势力在山东、京师和辽东,故而马将军他们这样的川人,不晓得松江棉布的好。小姐,我瞧这马将军,如此年轻,就受朝廷器重,而今年,北方的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又自立为大汗……” 郑海珠的思维太跳跃,韩希孟听着听着,有些懵,纳闷道:“送些好布给将士们,自是应当,可是这和北方那些女真人有什么关系?” 郑海珠放慢了语速:“小姐请想,川兵和浙兵一样能打,说不定朝廷让马将军带兵北上伐虏呢?届时,可不是今天咱们看到的百来人。兵戈一响、黄金万两,朝廷调兵出关,是要给饷银的。若韩家包圆了他们的被服,那得是多大的军需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