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40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40 (第3/4页)

知识点还新鲜热乎,对着那道开始憋破题。

    原作者王鏊的破法就是顺破,他也先仿一个顺的吧。

    原文本段之前有“孟子曰”,王鏊也写了“大贤”,那他也用个大贤,底下就好办了, 周公三王都是圣。

    大贤论……不,不能跟人家的太一样了,就大贤述吧。前圣也要改,改成先圣就差不多了;群圣改用众圣;“缵其旧服”改成朱子注原文里的“人谓各举其盛”。前句破题面,后句就要破题意了。题意王鏊已经说了,圣人忧勤惕厉的心是同样的,那么他就稍稍改个说法,就……

    “大贤述先圣慕群圣而继盛举者,以其道相类也。”

    崔燮四指紧紧抵着笔管,极认真地将这句话记下来,自己反复读了几遍。

    至少格式没有问题,内容上他真的已经尽力了。他就先放下做好的这题,接照逆破法,从后面的字眼开始破起。

    四事,三王,周公,孟子。

    倒推下来该怎么破呢?

    他一时想不出来,索性打开笔记重新看了一遍讲义,忽然看到“上句破题意,下句破题面”这条,思路豁然打开——也就是说,只要把刚做出的那个破题整个颠倒过来,不就正好符合逆破的标准了?

    只是纯粹颠倒破题前后语句顺序,写出来的东西又僵又怪,不是正经文字。还是得从朱子注释里理解这段意思,再把题面的破法也改一改,不要一个词一个词的翻译拼凑,也试着概括一下……

    许久之后,他在纸上另起一行,写下了“道不因时世易变,此大贤所以言先圣德行,后圣继之者也。”

    上一句化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