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九十四章 阴极,阴极! (第7/9页)
实验中发现。 在这块区域中,电子刚刚离开阴极,飞行距离尚短。 它们从电场得到的能量不足以激发气体原子,因此没有发光。 紧靠着阿斯顿暗区的则是阴极辉区。 由于电子通过阿斯顿暗区后已具有足以激发原子的能量,因此在阴极辉区恢复为基态时,这片区域就发光。 后面则分别是克鲁克斯暗区、负辉区、法拉第区域以及正辉柱区。 至于最后一块没被法拉第发现的区域嘛..... 它其实是两个小区间的统称,叫做阳极辉区和阳极暗区。 这两个小区域形成的条件要求比较高,只有在阳极支取的电流大于等离子区能正常提供的电流时才出现。 因此它们在放电现象中,一般都不会被视作常见区域。 而在以上所有的区域中,最重要的是正辉柱区。 这块区域中的电子、离子浓度约10^15~10^16个/m3,且两者的浓度相等,因此称为等离子体。 实际上。 这部分区域对于辉光现象本身而言可有可无,在短的放电管中,正柱区甚至会消失。 但在衍生领域,这玩意儿却sao的不行: 近代微电子技术中的等离子体涂覆、等离子体刻蚀,等离子体物理,核聚变、等离子体推进、电磁流体发电等尖端科学技术全都和它有关系...... 同时这些技术和正辉柱区的关联不是那种稍微沾边的边角毛,而是实打实的基础研究支撑之一。 当然了。 目前的法拉第等人还不知道这些区域在今后会造成何等大的影响——他们甚至连第七块区域都没被发现呢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