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九十六章 历史被人从身后踹了一脚 (第3/7页)
应正好消耗完生成水。 超过这个比例可能会有氢气多余,可能会有氧气多余。 也就是说氢气和氧气在某个单位上,以2比1的关系发生了作用。 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个最小单位,一开始是元素级别,后来道尔顿在1803提出了原子概念。 当时他提出了一个理论: 物质均由不可见的、不可再分的原子组成,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。 另外,他还测定了各元素的原子量——虽然有些是错误的。 这个概念要一直持续到1897年才会由jj汤姆逊再次刷新,而他的步骤便是老汤等人今天所用的真空管实验。 当然了。 真空管实验计算出的是电子的荷质比,电量还是由此前提及过的密立根所测定,此处就不多赘述了。 与此同时。 在JJ汤姆逊测出荷质比的那个时代,阿仑尼乌斯已经于1887年提出了电离理论,可以计算出氢离子的荷质比。 JJ汤姆逊的测量结果要比氢离子大接近2000倍,这无疑是个涉及到量级概念的结果: 荷质比是电量比质量,氢离子也好阴极射线的微粒也罢,它们的电量都是相同的,也就是分子不变。 在分子不变的情况下相差两千倍,那么差别显然就在质量上了: 也就是说,构成阴极射线的微粒流质量仅为氢离子的一千多分之一。 比氢离子还小一千倍,那么这个微粒自然就要比原子还小了。 如今法拉第他们所处的1850年虽然尚未出现电离理论,但气体元素离子研究早就进行了很久,不少数值实际上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