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32 (第3/4页)
然也不是好糊弄的角色,他很快就找到了着力点:“起初只是审查了何小丽的出身,她是贫农家庭出身没错,但她的父亲,存在很严重的政治问题,如今还在农村进行改造了,这一点不如刘恩慈,她是五代贫农的出生,而且父母那一代是极其老实的工人,从成分上来说,不存在任何的争议。” 他的这番言论,跟刚才肯定何小丽的时候说的胆子大、放得开、根底扎实完全不一样了。 张老师这么大把年纪,也是人精精,怎么看不出来陈老师跟刚才已经截然不同了呢,他也是个执拗的性子,认为何小丽这样基础的人,却是很难得,基于保护人才的心理,死活不肯让步: “按陈主任的说法,那我们还从知青里面选择做什么,直接去农村找一个老贫农来教学生就好了。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些知识青年,就是想从这些有见识的年轻人里面,选择几个知识水平高的人,来教导我们的下一代,在这点来说,我觉得刘恩慈同志跟何小丽同志没得比。” 其实从陈主任的反常举动里面,张老师也发现了什么。 如果是一般的事情也就罢了,这么严肃的问题,陈主任都能让步,张老师就觉得这件事情远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。 而他,本来也有点不屑于陈主任的人品,当年他怎么当上这个教导主任,到现在他还心存疑惑。 本来从教学质量和口碑上来说,张老师都要胜当时的小陈老师好几筹,但当时有人揪住了他丈母娘家舅舅曾今经商过这个问题,给县里写了举报信,说张老师家的成分还是有问题的,因此张老师在五十几岁的时候,本存着一点点希望,想当个教导主任,这样他退休后的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