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行天_第二章 报道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二章 报道 (第2/6页)

着粗气,短短五十米,他觉得比走五十公里都要累得多。

    来到感应场门前的艾辉,抬头望向高耸的大门。

    感应场的大门高耸,目测大概有六十多米高,由一块块不规则的铁板拼接而成,拼接的手艺很粗糙,看上去就像打满补丁的大破布。大门锈迹斑斑,到处可见伤痕累累。

    铁门前的石板,一条宽约半米的深沟笔直如划,岁月的侵蚀让它变得棱角圆润,沟内有半洼积水。

    艾辉默默注视着小水沟。

    在五行天,这条小水沟无人不知。艾辉知道它,则是因为它和剑修有关。

    它被称为“最终防线”。

    在被蛮荒入侵最黑暗的岁月,这条不过半米宽两百米长的浅沟,就是那场存亡之战的最后防线。

    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名有姓的剑修,燃烧生命挥出的最璀璨一剑,击杀敌酋,刻下这条最终防线。受到激励的人类顽强抵抗,坚持到五行天开启。

    伤痕累累的大铁门,是当时从战场上拖回来的废品拼成。感应场建立在此地,就是五行天的初代开创者希望后辈们不要忘了那段岁月,不要忘记五行天建立的初衷。

    容颜和硝烟在岁月中消散,缅怀和传说却代代相传。

    感应场在五行天地位超然,想必也和此有关。

    艾辉对最终防线的了解,源自他在剑修道场整理的剑典。

    几乎所有提到这条防线的剑典对这一剑极尽赞誉。譬如分隔人类生死的一剑,譬如分隔两个时代的一剑等等。在那些缅怀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