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54 (第2/4页)
商令”的旨意发下去之后, 民间反响巨大。 富商自然是叫苦连天、哀声哉道,然而百姓们却大多拍手叫好。他们早就对这些打着御供、皇商的名号剥削压迫的富商豪绅不满,巴不得让他们多掏腰包。 至于送物入京参选,大多商人也都愿意一试。反正京中繁华, 即便无法入选也可以就此贸易, 何况一旦被选中了,那可就是捡了天大的便宜! 在这样的信念驱使下, 一时之间, 京城中人来人往,甚是繁华。 当然, 也不能真的就这么为难大商人, 打一棒子给个枣吃,这套技巧李霖已经烂熟于心, 于是在他的建议下,另一条旨意几乎同时颁布:准开外禁,凡与番邦狄夷贸易, 商税减半。 大昭边境有重兵把守,久无战事,风平浪静。百姓对于外邦艳丽的布料、精巧的玩意,还有丰腴的牲口都很感兴趣,大昭境内的商人对这块肥rou虎视眈眈许久。但碍于祖宗成法,谁也不敢公然提出开放贸易。 但李霖敢。 若说上一回,还只是少数顽固派与三皇子一派的人反对,这一次的争议就更大了。可是心里嘀咕归嘀咕, 真正敢把怀疑说出口的人并不多。 归根结底,陈吉铭尚在京中。陈吉铭时太子亲舅舅,无疑是站在太子这边的,而且他镇守南境多年,常与云南的土人来往,早有商贸教化,允其归顺之意,与李霖的想法不谋而合。 何况,先皇后的忌日快要到了。 大昭朝廷的官员们心知肚明,一年之中,不管什么时候招惹太子,都不要挑这个时候。这个景和帝由于心软,出于补偿的心理,对太子几乎言听计从的时候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