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侯夫人与杀猪刀 第167节 (第2/7页)
孩子一人缝一个装压岁钱的大红荷包,便同谢七招呼一声后,去了不远处一处卖布匹的摊位。 赵大娘正挑料子挑得眼花缭乱呢,忽听得边上几个妇人一边挑拣布料,一边议论起谢征:“听说了么,武安侯进城时,收了一位姑娘扔给他的帕子,也不知这京城哪家闺女能得这好福气!” 另一个妇人接话道:“前半刻钟整条街围得水泄不通,谁知道那帕子是哪家姑娘扔的,再说了,也不过一张帕子,武安侯何等身份,约莫只是顺手接了,又怕当街丢掉害人家姑娘失了颜面,这才收着了。” “诶?丢的是帕子么?我怎听说是发带?”又一个妇人道:“帕子在那场面能收,发带可就不一样了,要我说啊,武安侯约莫真是中意哪家姑娘了。” 最先说话的妇人道:“整个京城称得上才貌双全的,也就李太傅家的幺女了,听说那官小姐二八年纪了,婚事还没订下,指不定就是在等武安侯呢!” 赵大娘原本是不愿掺和几个妇人的谈话的,可听到了后面一句,手上的料子都挑不下去了,朝那几名妇人道:“那发带是我闺女的。” 几名妇人闻言瞥了赵大娘一眼,忽地齐齐以绢帕捂嘴笑出了声。 赵大娘身上的衣物料子虽算不得差,但也同富贵人家家中的老太太不沾边,加上她长宁劳作,一双手也粗糙得厉害,说话还有着外乡的口音,几个妇人谁都把她当回事。 其中一个倒是戏谑问了句:“大娘您家闺女多大了?” 赵大娘算着樊长玉的生辰,答:“快十七了。” 此言一出,几个妇人又掩唇笑了起来,眼神交替间,全是看笑话的意味。 那妇人道:“十七的老姑娘扔个发带,还能被武安侯给捡起揣怀里?大娘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