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如何刷负秦始皇的好感度_分卷阅读255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255 (第2/4页)

文已经彻底僵化,但这套方法能从隋朝一直流行到清末,自有其独到之处。

    而且科举制推行开来以后,可以有效防止像魏晋时期一样让士族做大。

    对此,嬴政冷静说道:“你所说“学校”秦国已有,名唤作学室,所有的秦国官吏皆从学室学习而来,无需再多费心神,明夷,并非所有后世之法度皆适用如今。”

    “我自然知晓,但学室所学都太过死板了,况且只教导少数要当小吏的孩童,应当加以改进。”明夷同样平静地说道。

    提出改进意见,当然不能头脑一热就来。

    明夷提前了解了整个秦国上下的学室制度以后,才来到嬴政面前提此事。

    若论起治国学说,秦国不是魏国齐国那般有的是百家名士,这么多年也就出了一个商鞅的法家而已,但要说起秦国上下识文断字、懂得数学、甚至擅长骑马驾车舞剑的人,那恐怕比六国还要多一点。

    而在法家的愚民政策里守住这最后一点文化之火的,就是秦国的公立小学——学室。

    学室遍布在秦国的各地郡县,意在培养精通秦国法律的小吏,把小孩子聚集在一起以后,全部都交给狱吏教导文字、数学和最基本的军事,最后分为文吏和武吏,每隔几年就流水线的出上一批毕业生,然后投放到全国各地当小官。

    “你想怎么改?”嬴政说道。

    “放宽教导,让秦国上下不分贵贱,但凡有志学习又有能力者,不论成人孩童通通进入学室学习文字计数,让秦国上下的识文断字之人不再局限于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