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22 (第2/4页)
喜,十分耐心地解释道: 「因为这么一来,事情的发展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──别忘了,这世上可不光宸儿有兄弟而已。若父皇不在了,高如松想拱你三弟上位,还得先过你几位叔伯那一关。」 此言一出,萧宸当即恍然。 一切还得从康平之乱说起。 先帝德宗生前共育有五子,分别是端仁太子萧璇、郑王萧珏、雍王萧琰、梁王萧璜,以及最年幼的楚王萧瑜。端仁太子出于中宫、少时便以仁孝名,以大昭立嫡立长的传统,在地位上自然是无可动摇的。只是随着康平乱起、京城沦陷,皇室并京中贵冑仓皇南迁,这位储君却在逃难过程中不堪重负一病不起,最终在缠绵病榻数年后撒手人寰,连一儿半女都未曾留下。 太子早亡又无后,德宗的精神也已大不如前,重立储君自然便成了整个朝廷除抵御外侮之外的重中之重。 在德宗余下的四个皇子里,郑王生母仅为昭仪,论出身乃是诸子中地位最低的,才识也极为平庸,基本不在朝臣们的考虑范围内;梁王则为西凉贵女所生,行事虽颇见机变,却因血统之故而为朝臣所忌。至于楚王,其生母容淑妃出身世禄之家,算是诸子中较为尊贵的,却毕竟才七岁不到……相较之下,当时已立下赫赫战功、母家亦为勋贵的雍王──也就是今上──自然是德宗诸子里最为出色的一位。 但人都有私心,即使大昭正值危急存亡之秋,最适合接手重任的皇子非雍王萧琰莫属,朝中主张立幼主──楚王──并设置辅政大臣的声音也从不曾减弱。楚王派以其母家容氏为主,在高如松领镇北军「归附」朝廷后更曾暗中与其联系图谋串联。只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