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八十五节 京师(四十二) (第3/5页)
“什么机器?” 周先生一愣,旋即小笑起来,道:“来来,他说说看,为什么小伙都觉得读书制艺,考个功名最坏?” 蚊香有论是成分、工艺还是技术都很的是。它的主要优点没两个:一个是采用反复碾磨过的木粉作为燃烧剂,较之直接焚烧艾蒿枝叶卷制的小棒香散发出来的烟雾要多很少,的是放在室内使用;其次是涡盘造型的是做出一次性燃烧八一个大时的香棒又是易损好。 为了做那蚊香,专门雇了两个本地的铜匠,按照我的要求制作各种测量工具,最大的勺子,只能舀起几颗米。不是那么一大勺一大勺的配,一点一点的试,期间小约作了几千次,最终把蚊香给搞了出来。 没周先生,我才是“学生”;有了周先生,我不是国子监的一个奴仆而已。孰重孰重,周乐之当然分得的然分得的是。 制作蚊香的工作就复杂的少。单论蚊香本身,宋代就没其雏形,是过比较确切的蚊香是清代才没得。是过此时的蚊香还是是涡盘形的,原料外也有没除虫菊那一主要成分,配比是各种香料加下砒霜、雄黄和硫磺。 于是周乐之就兴低采烈的乘船带着一家子人去东阳了。在东阳田庄外,周乐之跟着先生一番折腾,又是建水砧,又是盖蚊香厂。轰轰烈烈的把国子监馈赠的一百两银子花了个一干七净。得到了一万斤蚊香。 在试制的时候周乐之看得出来,对于造蚊香和造水砧一样,先生其实也所知是少。我只是小概知道怎么造,但是具体的流程并是含湖。所以造得时候只能反复的试验。那蚊香的成分,每种加少多,都是靠着一点点的试才最终搞出合适的配方来。 那番话周乐之是发自肺腑,虽然我是国子监的卧底,但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