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章 寻找退路 (第3/4页)
” 当初料罗湾一战只说能取得大胜,靠的是战术的胜利,可不是郑芝龙船队战斗力上的胜利。论战船的战斗力,当时他手中以乌尾船、鸟船为主力的船队,比其红毛的大夹板船来可就差多了。谁让他在那一战前先遭了荷兰人的偷袭,手中的一批西式战船全被焚毁? “舟长三十丈,广六丈,厚二尺余,树五桅,后为三层楼!”这就是荷兰人的盖伦船东方称之为夹板船。对比郑芝龙手中的主力战船——长10丈,阔3丈有余,板厚7寸的乌尾船,那强弱立判! 只从船只的战斗力上言,东方的中国已经落后于开启大航海百年之后的欧洲了。郑和船队的辉煌已经彻底暗淡了。 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在战船上十分敏感,早在与荷兰人交恶之前,他就意思到了炮战时代大型战舰的优势,着手开始仿造。 在料罗湾海战前,他就已经拥有了十多艘夹板战船。 然而在崇祯六年,也就是料罗湾海战爆发的那一年,新任的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为迫使明朝开放贸易,企图用武力强占大陆沿海,在刘香的帮助下不宣而战,派出8艘战舰,对刚刚追剿刘香得胜而回(厦门),没有半点戒备的郑芝龙部发动突袭。 击沉、烧毁和弄沉港内郑芝龙二十几艘战船。这些船都是郑芝龙的精锐部队,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海上武装船队,船上配备完善,架有十六、二十到三十六门大炮。 内中就有十艘就是郑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