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:我穿越唐朝当相师_第四百一十六章:李二收徒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四百一十六章:李二收徒 (第3/7页)

成,乘着一辆马车出了齐府,直奔山神庙而去。

    李二站在原地发愣半日。他反复琢磨李绩的话,是啊,靖王爷的思路很清晰。大唐刚定,百事待举,边关战事与挑衅,必须冷静处置。既然大哥胸有破敌之策,我李二也就不急了。

    李绩的话,令李二醍醐灌顶。

    想当年表叔杨广,被东突厥军围困在雁门关,差点命丧荒野,都是急功近利的后果啊。

    后来又三征辽东,也是劳民伤财、无功而返。

    是啊,帝国边境狼烟四起,烽火连三月。咱也不能急于求成。

    可是,长安一旦失守,帝国必将举国南迁。

    太上皇当初执意迁都南岭,这不就成为现实了吗。

    自己当年竭力反对,夸下海口,数年之内必将扫除蛮虏之害,这要到何时啊。李二想到此处,又是一阵嗟叹。

    踌躇不定,在齐府里哀声叹气。

    杜如晦和魏徵年事已高,出出主意,考察人才,治国理政可以,要说指挥千军万马,提刀杀敌,已经力不从心。

    “老杜,你看这局如何破解啊。”

    魏徵打破沉闷问道。

    “依老夫的眼光看,靖王爷不是落井下石之人。既然承诺,当然不会见死不救。如果长安生灵涂炭,大量的饥民必将沿着潼关御道东进。到时,东都的局势也就不好控制了。”

    “饥民一旦再次挑起义军大旗,大唐的江山也就真的要变色。你想想看,靖王爷与太上皇、皇上的关系如此老铁,他能听之任之,坐看风云起?”

    “家国情怀,国家为大。特别是外族入侵,那就更不能由他们胡作非为了。”

    杜如晦必定历经沙场,说出来的话条分缕析。一段话,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