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化之争_第四十五章湘西赶尸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四十五章湘西赶尸 (第3/4页)

眉问道。

    “赶尸,应该是确有其事的。在中国清代中期,这种技术的出现,是用于把客死四川的湖南移民的尸体运送回家乡。尸体在最开始的运送过程中,是走的水路,并不需要“赶”的。但三峡这一段,水流湍急,旋涡暗礁密布,船只往往沉没。清代曾经有人在北京作官,闲时买书,必得是一式三本。待到年老书多,告老还乡之时,入川走的是水路,图书文籍,分装三船运回。最后还算幸运,沉没两船,还剩船复本。他是从下游往上游走,逆水行舟并不快捷,尚且要沉底,蜀道之难可见一斑了。所以行船放排,在长江中最是风险,要搭上身家性命的,古人又迷信,绝不愿意搭载死人走在险江之上“赶尸”这个职业于是就产生了。赶尸,就是在川东到湖南西部的那一段,几百公里的山路里的交易。前后的路程,都有船运或公路。只是这一段,山高林密,狼虎出没,运载棺木的牛车走不动,船家又不搭手,不得以只有托付给‘赶尸人’了。丧主先得找到当地的‘赶尸旅店’,一般是挑一面杏黄小旗,上书‘祝尤科’三个大字的地方。那赶尸的人,自己是不会承认这个不好听名字的,你得称他‘先生’,他自认为是‘祝尤科’(古代的巫医专科)的大夫。丧主与‘先生’谈好了价钱,交割了银两和尸首,交代完接尸的地点,就可以自己上船先走一步了。在赶尸人的专业术语中,并没有;‘死尸’或‘死人’的称谓,死人称为‘喜神’(死人的谐音),每次赶尸,必须有两具以上的尸体,不然就不叫赶,叫‘背’,找一个胆大的把死人背回去就得了。待到有了两具以上的尸体,到了傍晚,‘先生’就开始作法了。设坛、点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