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武生存指南_第011章:洪武二十五年(上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011章:洪武二十五年(上) (第6/9页)


    起因也很有趣,是蓝玉北征时,带回了一个胡惟庸余党,名叫‘封绩’,这人作为污点证人,再次揭发了胡惟庸的一系列罪状,导致旧事重提。

    这里不得不先回到洪武十三年。

    最初的胡惟庸案,其实只是一场很小的案子,并没有牵连到太多人,特别是那些开国功臣,基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。

    普通人或许觉得,朱元璋废除了持续千年的宰相制度,应该需要很大一场阵仗才能成功,因此,大规模诛杀是难免的。实际是,以老朱当时对朝堂的掌控能力,就只是,杀了,废了,我自己来。

    以上。

    再说洪武二十三年,已经被尘封的旧事重提,却成了波及诸多开国公侯的一场大波澜。

    事情从当年的五月份开始。

    从已经执掌监察部门多年的左都御史詹徽弹劾诸多功臣勋贵开始。

    詹徽弹劾过诸多功臣‘多行不法’之后,当时的都察院,很快将矛头指向了李善长,以封绩提及的胡惟庸旧事,以及李善长的侄子李佑的诸多‘不法事’为引子,连续多日,反复攻击,要求皇帝陛下处置。

    朱元璋的应对是什么?

    洪武实录记载,洪武二十三年的五月十八这天,面对群臣的不断弹劾,朱元璋召见了李善长,原文是‘上诏慰谕之,复召诣奉天门,与语开创艰难之际,为之流涕’。

    君臣两个回忆往昔,痛哭流涕。

    这是老朱的‘鳄鱼眼泪’吗?

    暂时别下定论。

    再然后,依旧是洪武实录记载:复至右顺门,上谓群臣曰:“吾欲宥李佑等死,以慰太师。太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