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武生存指南_第011章:洪武二十五年(上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011章:洪武二十五年(上) (第2/9页)

   从沉浸丧妻之痛的父亲那里接管更多朝政的同时,朱标也开始考虑接班的事情。

    实际上,从洪武十年起,当时22岁的朱标就已经开始深度参与朝政,史载‘洪武十年六月丙寅,命群臣自今大小政事皆先启皇太子处分,然后奏闻’。

    其中关键,‘先启皇太子’,‘然后奏闻’,想想那画面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不符合皇太子心思的‘政事’,到得了皇帝手边吗?

    更别说弹劾皇太子。

    再说回洪武十五年,还有一件小事,这一时空已经和朱塬有过接触的翰林直学士詹同,后曾经一度担任吏部尚书,詹同有个儿子,叫詹徽,当年通过举荐,成为秀才,并且很快被任命为正七品的监察都御史。

    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时间点。

    马氏是当年八月去世,九月出殡,而詹徽被任命为正七品的都御史,是在当年十月。

    历史对于詹徽出仕前的记载几乎没有,但可以推测,詹徽,应该是和太子朱标相识的,甚至,可能又是太子陪读之一。因此完全可以判断,在老皇帝还没有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时,监管朝政的太子朱标,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亲信,安排在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位置上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短短两年后,洪武十七年,詹徽就火箭式地蹿升为正二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。

    再然后,时间来到洪武二十年。

    朱标32岁。

    三十而立,过了30岁的太子殿下,接班的心情更加迫切,再加上之前几年的酝酿,终于走出了第一步。

    这一年的大事,是大将军冯胜率军出征辽东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