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皇二代_第83章 传令兵王玄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83章 传令兵王玄策 (第3/4页)

知道太子殿下为何这个表情,但他还是恭敬回复道。

    他对太子殿下也是崇拜的很,带领百兽大军退突厥,这是何等的威风。

    王玄策这可是刺客打野,不对不对...王玄策,这可是位猛人啊,一人灭一国。

    据史记载王玄策,洛阳人,唐朝著名将领、外交官,数次出使印度。

    贞观十五年(641年)印度的中天竺送使节来唐。

    贞观十七年(643年),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,跟随李义表出使天竺(印度)。

    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,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,此时原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,大臣阿罗那顺篡位成为中天竺的新国王,派军队劫掠使团。

    当时王玄策身边只有30名骑兵;失败被擒获;王玄策逃离,到达吐蕃。而后发檄文征召军队,得到1200吐蕃兵、7000泥婆罗(今尼泊尔)骑兵。

    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吐蕃、泥婆罗的军队进攻到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,作战三天,攻破茶镈和罗城,斩首三千余级,敌人被溺死的约1万人。

    王玄策调吐蕃兵、泥婆罗兵击败中天竺。唐朝并没有把天竺当做强大的对手,王玄策在天竺取得的胜利也因此不受重视。而且与当时其他唐朝将领的众多对外大胜相比,王玄策所做的事也并不出众。

    虽为曾经立下"世界史上空前绝后奇功"的唐代使节,王玄策三度出使天竺的经历却在史书上鲜有记载。

    究其原因,可能也是名著《西游记》中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夺目光彩淹没了与之同时代的王玄策,而且他的官位比较低,在正史当中不可能单独为他树碑立传。

 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