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368 (第2/4页)
地被缩在楚昭怀里,大概是头上的角有点发痒,他自己用小嫩爪去挠头。 楚熙四平八稳地走了过来,看着窝在父皇膝盖上的弟弟,无视那双可怜巴巴的大眼睛,冷静地点评道:“江南文气也不过如此。尚空谈,轻实务,文风浮泛,士品也日下。” 楚昭替小儿子挠着头上的角,漫不经心问道:“阿熙何出此言?江南可历来是大楚文人的摇篮。依寡人所见,第一篇文辞优美工整,内容也言之有物,第二篇清灵俊秀,骨骼清奇,就是字丑了些,第三篇辞藻华美,对仗工整,字体优美。天下能人异士辈出,为人切不可骄傲自满,固步自封。” 楚熙并不理会老爹揶揄的眼神,连嘴角的弧度都没有一丝变化:“这三篇文章初看灵秀,然而也不过一些陈词滥调而已,今科父皇想要选取的是锐意革新扫除积弊的士子,可见江南的考官们并没有这样的眼光。如今朝廷想要疏通河道,并不需要这般循规蹈矩之辈,倒是这一篇,虽然文字上稍差一点,内容却出奇制胜,想法独到。” 楚昭看了看楚熙递过来的另外两篇,脸色也郑重起来。这两篇文章正是林朗寄回来的,一篇是他自己的文章,一篇却是一个叫李赫的人。林朗那篇尚嫌稚嫩,但是论起文采来,并不比第三名差,最关键的是这个李赫的文章,字字句句切中肯綮,对治河与漕运居然颇有见解,可见是个肯务实且下过基层的人,儿子的眼光让楚昭刮目相看。 “会治河的人未必会作八股文。这八股取士有利有弊,原先举行科举是为了打击门阀,但是科举改革并没有结束。明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