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流启明(大明世祖)_第十四章利益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十四章利益 (第1/7页)

    日本和朝鲜虽然都是大明属国,但实质上与大明最像,封建程度更高的,则是朝鲜。憆

    官制、年号、礼法(大明律),与大明等同,宛若一个小大明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如此,在儒家的华夷世界观下,朝鲜颇为自得,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二国。

    至于日本,不过是东施效颦,学了点皮毛罢了。

    明清或许在后人看来,皇权不下乡,中央集权名不符实

    但凡事就怕对比。

    无论是朝鲜还是日本,亦或者西欧、北欧,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姓氏,只能拥有名字。

    而在中国,到了西汉中后期,也就是宣帝、元帝时期,儒家大兴,普通人才有了姓氏。憆

    有了姓氏,才能精准收税,剥削人口红利,是中央集权的根本。

    朱元璋时期开始了史学界公认的第一次人口普查,建立了户帖制,也就是户口本,延绵到二十一世纪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明清时期对民间控制,相较于唐、宋、元时期,达到了历史巅峰。

    但受限于生产力、财政因素的影响,不得不将民间权力与士绅分享,但却能勒住其命脉——科举。

    如果说明清是皇权不下乡,那是不想下,那唐、宋时期,皇权顶多控制县城,根本就下不了。

    事实上,朝鲜虽然学的是明朝,但国内体制却一如宋朝,属于国王与贵族共天下。

    士大夫不一定是贵族,但贵族必定是士大夫。憆

    明朝的乡间是士绅、豪族与朝廷共治天下,而在朝鲜,则是两班贵族、书院、寺庙,三分天下。

    贵族掌握权力,书院控制舆论,寺庙掌控思想,三者报团的话,衙门自然就成了傀儡。

    三者之所以如此豪横的基础,莫过于他们拥有免税权,霸占土地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