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做门阀_第二章 变色龙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二章 变色龙 (第2/7页)


    而刍稾的征缴,则按照土地面积计算。

    一般来说,每顷土地(无论山陵还是水浇地),都要缴纳刍稾各一石。

    但这只是给国家的。

    就跟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一样,汉代基层政府的开销和用度,也是要摊入百姓的负担之中的。

    类似于统筹款。

    依照法律规定,顷出刍两石,稿三石。

    律法上称为刍赋与稿赋。

    在扣掉每年十月那次缴纳的刍稾后,每顷土地还得负担刍一石、稿两石。

    所谓刍稾,指的其实是干草与秸秆。

    这在封建时代,是骑兵作战的必须物资,类似于石油,属于国家的战略资源,是军队进行军事活动的必需品。

    只是,在实际上来说,真正需要缴纳刍稾的,也就是每年十月那一次。

    剩下的,百姓可以选择交钱或者用其他物资替代。

    然而,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个,而是律法规定,地方县一级政府,可以选择在每年的任意时候征收这部分刍稾,作为自己的办公费用或者用来修葺衙门、城市、道路。

    用屁股想都能知道,地方官肯定会与豪强勾结起来,利用这个规定来鱼rou百姓。

    每年秋收之后,地方官肯定不会征收刍稾。从而逼迫农民不得不贱卖自己辛辛苦苦收割的刍稾,而等到冬季或者春耕之时,刍稾价格高企,要命的税吏就来了!

    不止如此,地方官和豪强们,还有一套与之配合的组合拳。

    为的就是尽最大可能的逼迫农民去借高利贷。

    高利贷这种东西,只要沾上,基本上一个家庭就彻底毁了。

    所以,有文人忧心忡忡的言道:农夫父子,暴露中野,不避寒暑,攘草耙土,手足胼胝,已奉谷租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