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第138节 (第3/7页)
天早朝的事情,汴梁人多,百姓茶余饭后就喜欢谈论八卦,而现在最大的八卦,那自然是赵骏的消息。他的名声在汴梁,至少已经是顶流。 “官家是懂慧眼识珠的,赵青天清理了开封府那样多蠹虫,现在又要统领百官,这对于我们大宋来说,是件天大的好事啊。” “好事未必,赵青天是查处了那些人不假。可查贪官污吏跟治国是两码事,而且我听说这位赵知司不过二十余岁,太年轻了些,万一不懂治国,会不会弄得国家衰败?” “确实,更何况即便官家觉得赵知司是人才,可我听说他并未科举入仕,我就不信朝堂上那些相公们会同意。就算勉强让他执政,怕也会被阻拦施政。” “谁说他没科举入仕的……” 在书香坊临街远景书社前茶摊铺面上,几个书生正在边喝茶边聊天。 北宋基本上没什么文字狱,就算是乌台诗案,也是士大夫自己内斗,皇帝是不会特意以文来迫害士大夫,所以大街上聊朝廷,针砭时弊并不是忌讳。 特别是书香坊这种文人士大夫较多的地方,常有读书人在里面高谈阔论,发表自己的意见,以期能够得到高官的赏识。 像夏竦原本是武官门荫入仕,但因为文采好,拿自己写的诗词集给当时的宰相李沆看,于是以武转文,之后又参加了朝廷制科,通过廷策,这才能成为文人士大夫中的一员。 所以针砭时弊是当时文人常干的事情,毕竟科举里的策论也属于针砭时弊之一,这有益于他们增长策论水平。 此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