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64章 三月堡城 (第3/5页)
日,只怕从此固若金汤,无人能破,可保千年。” 唐代修筑城池,一般以夯土墙为主,另外还有土坯砖墙,山石墙和砖石墙。相比起来,山石墙和砖石墙最为坚固,不过纯山石墙和砖石墙耗费巨大,且不易修筑的太过高大。而土坏砖城墙是事先打制好土坏砖,然后垒砖起来,这样的方法更快捷,不过却不够坚固。而夯土墙由于是夯土而成,最是粗厚,城墙厚度往往达到一两丈厚,粗糙耐攻。 李璟仔细的考虑过后,最后选择了夯土墙,不过为了增添防御性,他又要求在夯土墙的外面包上一层城砖。如此一来,即粗糙厚实,又坚固。黄土、石灰、砂子夯成的三合土,又还加入了糯米浆,制成了最粘合坚固的糯米沙浆,再夹以红柳或芦苇的枝条夯筑成。 一块块的筑版夹起模板,无数男男女女的筑城工人用铁窝烧热,把那些黄土加热翻炒成塾土。另有人拿着墙筛筛土,筑版。有专门搅拌混合熟王和石灰、砂子成三合土。还有专门挑土送土倒入筑版中,然后有人专门拿着夯杵把土一遍遍的用力夯实。另外还有一些妇女拿着大拍板、小拍板跟着后面拍。整个流程十分的繁琐,前前后后几十上百道工序。不过工地上有十几个老工匠做镇,有又许多经验丰富的工匠指导,一切都是有条不紊。 看着十几个老匠头严苛的查验着一道道工序,李璟也是心中感叹,筑一座城居然也如此的复杂。复杂到连筑城的土都要用热锅炒熟,老工匠伸手将炒好的土抓起一把在手中。手捏紧,手里的土成了一个团,他看了看后,又把土抛在地上,那团土一落地就散了开来。 老工匠对李璟解释道,“夯筑时对土中含水量的控制,是保证土墙质量的关键。含水量太少,土质黏性差,夯筑的土墙质地松散,显然不结实;含水量过多,土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