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119 (第2/4页)
捧书的年轻人。 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。本宫向父皇讨要了修燕史的差事,孙大人致仕后,带着一些年轻人在这里修史书。”安阳的声音轻轻传来。 谢文纯一见,这孙何还是自己的半个老熟人----当年他看中状元作翰林时,那位修燕史的脾气暴躁的老大人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,那时由于常有人来谢文纯房中交际,孙何老大人还骂过他们吵闹,后来听说由于年迈致仕了,却不想今日在公主的崇文馆还能见到。 “孙大人……”谢文纯语带激动道,“晚辈谢文纯,您还记得在下么?” 孙何今年已是八十多了,耳朵已经半聋,大声道,“你是谢家那小子?” “正是晚辈。” 安阳笑道,“老先生,子珩听说您致仕仍心念修燕史,极其敬佩,本宫这才带他过来,老先生不要嫌安阳吵闹才是。” 孙何听清楚了意思,呵呵笑道,“不吵,不吵。走,我给你看看。”他修燕史一直不被人重视,直到致仕也没激起浪花,如今在安阳公主资助、皇帝特许下带着些没功名的士子,心境已是变化很多----对谢文纯的来访,他感到久违的被重视。 崇文馆内的士子多是家境贫寒,在天京会试落榜却颇有才学的,约有十几人。看得出来,他们对安阳公主敬畏且感激,谢文纯默默观察着,心下有数----只怕安阳修燕史是幌子,为自己弟弟七皇子发展势力才是真。虽说如今襄王被贬庶人,但七皇子之下还有德妃所生的九皇子、十皇子,虽不是很受宠,却胜在母亲是王太后的嫡亲侄女,王家在朝中也颇有势力。当年王首辅虽同太后无血缘关系,却是一直颇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