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8章:诗歌时代的终结,和桃虹的沟通 (第2/5页)
地写道:“那时我们有梦,关于文学,关于爱情,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。如今我们深夜饮酒,杯子碰到一起,都是梦破碎的声音。” 和悲惨的诗歌相比,文学的日子则要好过一些。 1993年的某一天,王硕到封小刚家,丢给他一篇小说,名为《温故1942》。 封小刚读罢,自认为“对本民族的认识产生飞跃”,找刘震云要版权,想拍电影。 刘震云不急不缓地说:“先等等,我们还年轻,看问题还不全面。” 王硕和封小刚准备合开电影公司,半天都没捣鼓出一个剧本,又去找刘震云,要了小说《一地鸡毛》的影视版权。 卖出这部作品,刘震云拿到8万块,赶紧带着家人,去王府井吃了一顿肯德基。 这就是1993年的文学,除去贾平凹涉皇的《废都》,和陈忠实镇棺材的《白鹿原》轻易卖破了十多万册,纯文学越来越卖不动了。 苏童、王安忆、格非、余华等一批作家,都跟随着王硕的脚步,开始涉足影视,当起编剧、策划。 下山之前,江晓枫也曾经考虑过,自己写(抄)剧本,像王硕那样当个编剧,做个大文豪啥的,但他也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文笔有限,相比写(抄)剧本,写(抄)歌要容易许多。 江晓枫这人挺拧巴的,他其实很清楚,哪些歌唱了一定会火,哪些歌唱了可能反响一般。 可江晓枫也不想勉强自己,他更愿意写一些自己喜欢,也有机会获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