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499章 拔电话 (第2/6页)
的希望。 而每年的投稿数,从论文的角度来看,那也是一个天文数字。 有幸成功刊登的,每年亦不过百篇罢了,其几率,实在是太低太低了,以至于大部分学者都将之看成是交好运。 也就杨锐,才能想按住《science》的G点就按住。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头衔只是一方面——但是也不得不说,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,尤其是年轻的活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,它的文章从落入编辑手中的那一瞬间开始,就必然得到极度的重视。 西地那非的特殊性,尤其是一氧化氮相关的课题的流行性,带来了更多的认可。 假如没有额外的变化的话,到92年的时候,一氧化氮会被《科学》评为年度分子。 最近几年,一氧化氮的课题太火了。 任何相关的研究,在任何期刊社都会被高看一眼。 更不要说是诺奖获得者带来的一氧化氮类化合物了。 西地那非之所以能让海绵体硬起,靠的就是它刺激肌体,释放一氧化氮。 从这个角度来说,吃伟哥是为了让自己充气。 《science》想刊载的,就是充气过程来着。 辉瑞在商业领域或许是很牛,但要让《科学》唯命是从,他们还做不到,也没有必要。 西地那非此前只是一款商业公司筛选出来的有用的化合物而已,卖出1.8亿美元固然多,但在科学界的眼里,或许还没有“被杨锐看中”的分量重。 负责对西地那非做临床实验的化学家也不过是世界四流的科学家——一流的拿诺奖,二流的等诺奖,三流在名校讲座,四流做终身教授——四流科学家大众眼里固然也是世界级的,《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