敛财人生[综]._755.民国旧影(42)三合一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755.民国旧影(42)三合一 (第12/15页)

是还是有点怀念的。”

    叫他这么一说,好似还真不错。

    四爷心说,还是这么好忽悠,就怕到那时,忙的就连种菜都成了一种奢侈。

    第二天两人早早的就将屋里收拾了一遍,被褥锅碗这些东西,都放在屋子里。白坤将这里转给了一个周平带来的小伙子,这里很快就成了一个联络点了。

    林雨桐和四爷手里就一人一个藤木箱子,然后在十二点的时候,顺利的登上了小船,船划到对岸,这边有二十多个人接应着。十几匹马,好几辆骡车,车上的几个箱子装的都是唱戏杂耍用的东西。

    邵关山指挥着人,将几个人的行礼捆在驴车的下面,然后招呼几人上车,一行直接上了大路,往北边而去。

    在路上邵关山给四爷低声絮叨,“……现在都好多了,之前在苏|区的时候,那才真是要什么没什么。就说盐和油吧,老姜设立了个什么设立‘油盐公卖处’,实行计口售盐、售油,每人每天,只许购3钱。就像是那客栈,要是住了外来旅客,这些旅客要在客栈吃饭,那就需食盐,但你老板想替旅客买盐,那对不住,不行!必须由旅客到公卖处购买,给的那一勺两勺用纸包了,一点不敢浪费才勉强够一顿饭用的。那饭馆子的生意就更难做了,家家门口贴着‘小账可免,盐钱照加\'的红纸条子。当时那盐价贵成什么样了?一块光洋在别的地方可以买七斤盐,而在苏|区,一块钱只买十二两。十六两是一斤,也就是四分之三斤盐。但也也算是好的,有时候只能买几两,甚至有价无市。当时在苏|区流传这样两句话:有人拿走一粒盐,店主赶过三家店。最后怎么办呢?没盐不行啊!发动群众,有的群众把棉衣、棉裤浸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