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十年(二) (第2/3页)
激励我。下了晚自习,她会推着她的自行车,听我的困惑和迷茫,并给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。 李老师总能让我有新的感悟,让我坚定不移地往上爬。最后,正是她的帮助,让我在化竞中坚持了下来,在全国决赛获得银牌,为这段竞赛时光画上句号。她不仅仅是我的老师,更是我人生中的一道照亮前方的光。” 李旻读到学生们毕业后写下的文字时,心里多少感到一丝慰藉。她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弥补当年与陈越之间的遗憾,但她仍然希望,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学生。 许多个夜晚,李旻独自坐在书房里,备课或批改作业时,脑海中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陈越的模样。有时,她会点开微信,打开陈越的朋友圈,看他发布的动态。朋友圈里的陈越已经完全蜕变,攀岩的照片中,他身材精壮,手臂结实,面带微笑,眼里藏着年轻人独有的自信;科研成果的分享中,他站在学术讲台上,眉眼间多了几分成熟与笃定;甚至连他的新作歌曲,也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与多面性。 有一次,她看到陈越分享了一首新歌。词、曲、编、唱、后期制作,全部由他一个人完成。他在配文中写道:“生活或许就像大调与小调之间的过渡,不一定总是有和谐的旋律,但每一个音符都有自己的意义。” 李旻点开歌曲,旋律低沉而辽远,歌词里带着一种探索与挣扎的情感。她听着,手指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手机,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,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泪湿了眼眶。 当天,她把陈越的这首歌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,配文写道:“一个化竞生的未来总是充满无限可能。词、曲、编、唱、后期制作全部自创,才华横溢。” 没过多久,她的朋友圈就收到了许多评论和点赞——尤其是和陈越同届的学生们,都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