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:从浑河血战开始_第七十五章 修建住所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七十五章 修建住所 (第2/5页)

用地利,兴举军屯,以补贴军需,“赡师旅而省转输”,成为必行之举

    由于东江军在敌后坚持抗金斗争,屡屡派兵渡过鸭绿江,招纳辽民回乡,一批批不屈于后金残暴统治的辽民纷纷渡江来投。

    这些失去土地衣食无所的辽民或被安插于东江镇所属海岛,或被安置于鲜地,急需救济。可是当时明廷并不愿如关内流离辽民之例发银赈济东江辽民,明确要求东江镇“以饷兵之费以并养民。”

    因此海运有限的军饷成为供养辽民的倚藉。为了解决辽民的生养问题,施行民屯,使民安居,便有其十足的必要性。

    因此,毛文龙鼓励辽民屯垦荒田,按丁授予田亩,分屋舍以安居,根据土地肥瘠程度分等收取税粮。至于贫苦无余货的辽民,由官给牛、种、耕具。岛中主要种植米粟、小麦,老弱、妇女也协助屯丁从事耕犁、织布等农活。

    为了加强对屯田的管理,毛文龙在各岛“各立一个劝农官”,负责监督屯田、课收税粮。又在岛中建有仓库,囤积粮食,“以备粮运一时不到,可以接继度日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严亦飞见众百姓已经接受了他关于屯田的条件,于是就让胡常平从船上找来一套桌子椅子,他坐在椅上开始为这群辽东百姓们登记文册。

    本书首发:塔读&小说APP—<—>免费无广~告*无弹窗,还能跟书*友-们一@&^起互~*动。

    严亦飞此时十分感谢自己的父亲,在他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