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十四章 北戴河之夏 (第2/6页)
的夏季,炎热难耐。地处海滨的北戴河,从建国后起,就成了中国的“夏都”。每年的夏天最火热的七八月份,zhong yāng都要搬到北戴河来避暑、办公。 此时北戴河浪花依旧,喜迎故人。由于小平每年来避暑住的16号老楼,已经被用来接待国外专家,因此,他和家人,便被安排住进**主席曾经住过的一号楼内。 所谓“一号楼”,其实不是楼。它就是靠海边的几间低矮的平房,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寓所。1954年,**主席在这里避暑、办公时,由于不喜欢住海滨别墅,北戴河中直疗养院管理处便专门在海滨西区,新建了几间滨海的平房,简称一号楼。 寓所的外观很朴素,里面的陈设更简单,不见任何奢华之物。但这座简易平房,却见证了新中国很多重大历史事件。很多历史性的伟大决策,就是在这里作出的。比如,当年震惊世界的金门炮战,这里既是决策之地,更是总指挥部。 7月17日,***在第一时间审阅了公安部《关于发挥专政职能 改善公安装备的报告》。看完报告,老人掩卷沉思,心cháo难平。良久,他对秘书***说,“这份报告,我用四个字来形容,叫做‘不痛不痒’。事关重大,请速让刘复之同志来北戴河面谈。” 两天后的上午,刘复之应约来到西区一号楼,***、彭真正在等他。刘复之坐下,邓楠给他沏下茶,便退了下去。 ***指着茶几上的报告,直截了当、丝毫不留情面地说,“你们公安部的这个文件不解决问题。刑事案件、恶性案件大幅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