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44章 (第2/3页)
召集长柳村全村人开大会,说了修路的意图。 只是,大魏徭役兵役本就不轻,平日里五年一征兵,若是遇上征战,一年就得征好几次兵,年龄一降再降。 至于徭役,虽根据县衙府衙要求不定,但遇上大修水利、官道、城墙等,家里成年男丁至少得出一人。 因此,对于里正提出来修山路,村民很是不理解,即便里正掰开揉碎将修山路连接官道后的好处逐一讲来,好些人还是反对。 倒是村里的很多青年鼎力支持,摩拳擦掌。 里正只得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,鞋底都磨破了好几双。 魏家也是出了大力,魏良不仅以给自家祈福的名义向村里捐了五石米、五石面,还以自家人力少多出钱为缘由,买了五头猪专门供修路的人中午改善伙食。 参加修路的人早晨晚上各自在家吃,中午统一在山上吃,是里正筹集来的粮食供应,有魏良带头,有点家底的人家你一挑菜他一篮子黄米的捐献,举全村之力拓宽山路轰轰烈烈拉开序幕。 徐钰昧着良心借用了一回“秀才公”的名头,放话出去免费教村里孩子认字算术,束脩是这些人得去采野菜、打猪草。 这两样都交到他手里,前者给修路的人做饭用,后者用来养猪。 认字读书参加科举什么的,村里的孩子就没几人有这念头,但若是识字还会算术,那可是有大用处。 别的不说,到二十一二的年岁去五十多里外的汉江码头搬货,运气好点就能捞到一个小管事的位子,帮忙核算货箱麻袋和搬运工人数,这活计很是吃香。 小一些如柳箭等小屁孩,乐呵呵跟在徐钰身边跑前跑后,势要拥护着村里人都夸夸奖的“秀才公哥哥”,年岁大一点如刘家强壮二兄弟,虽说与徐钰不对付,但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