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八十九章 顺天 (第3/5页)
去,按照无三百年之国运的规律,大玄朝廷应该已经陷入颓势才对。可事实正好相反,大玄朝廷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状态之中。 这其中固然有道门的原因,不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,帝京和玉京相互制约,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高层内部的腐化堕落问题。不过更关键的原因还是道门和大玄解决了最为关键的人地矛盾。 所谓的朝代兴衰之理,每个朝代发展到最后,人多地少,土地兼并,土地养不活这么多人口,必然爆发一场大乱,削减人口,重新分配土地,然后又是一个太平盛世。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,无非开源和节流两条路。 开源,便是对外征伐,开疆拓土,不过此举有一个弊端,若 是国土太广太大,朝廷鞭长莫及,容易导致边陲地方割据自立,脱离朝廷掌控,这是许多王朝不愿意看到的,而且王朝一旦衰弱,这些土地也很容易失去,中原的一十九州已经差不多是极限。 节流便是对内整肃吏治,推行新政,抑止土地兼并,此举也有弊端,便是触及各级权贵的利益,无一不恨,故而步履维艰,稍有不慎便遭反噬,轻则被打翻在地,黯然退场,重则身死族灭,遗臭万年。 在节流方面,道门和大玄的二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问题。开源方面,道门的确做到了开疆拓土。 不过其根本原因还是生产力的发展。飞舟的出现,解决了疆域过大鞭长莫及的问题。农事技术的提高,能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,海贸的兴盛,使得传统土地贵族没落,间接地缓和了土地兼并。 简而言之,中原的矛盾并没有消失,而是被转移了。 不管道门愿不愿意,也不管道门如何强调平等,事实上都是分出了高下之别。道士是一等人,官吏是第二等人,中原百姓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