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刘福通举义旗朝野震荡 各地区风雷急天翻 (第13/14页)
,祖产丰足全破,少年得志,中年见发,不久末运大败。 李察罕左边的脸颊还有三根毫毛,每当生气的时候便会竖立起来。 当时刘福通红军攻占罗山城后,罗山县的典吏李思齐跑到乡下,也组建起地主武装。 察罕听闻官兵围剿刘福通红军屡屡失败,丢失的城池无一收复,决定借此机会显露身手。他带兵到达罗山,找到李思齐商议,联合攻打刘福通红军占领的罗山城。两人一拍即合,设计击溃了刘福通红军,收复了罗山城。 从此,察罕帖木儿脱颖而出。殊不知,这个色目人后来成为刘福通红军的天敌。 当时元廷的官兵破敌无方,忽然出现地主武装收复城池,使朝廷茅塞顿开,于是对察罕帖木儿大加赞赏,授予察罕帖木儿汝宁府达鲁花赤(镇守长官、正四品)、中顺大夫(文散官、正四品)之职。 朝堂上,有人建议授李思齐县尹一职(从六品)。 元顺帝叹道:“人言国家轻汉人,果然!” 他决定改变这种现象,使用有才干的汉人为朝廷效力,于是任命李思齐为汝宁府知府(正四品)。 从此,元廷开始重视利用地主武装,于河南、淮南等地设立义兵(民兵)万户府、毛胡芦义兵10万户府等,任命义兵元帅、义兵万户。并免除当地农民繁重的差役,使他们感恩朝廷,不去响应追随起义造反者。 元朝的差役基本沿袭宋制。按照基层的里、甲、户编派。平时有坊正、里正、主首、仓官、库子之类官员所派的差役。发生特殊情况时,又有开河、筑堤、运输、修城等“杂泛差役”。承担差役都是自带粮食,没有报酬。 后来,李思齐与察罕帖木儿联手,讨伐河南、陕西一带的起义军,建立了不少战功。元至正十七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